從《零日攻擊》看真正的統一:權力、制度與失去希望的邊緣群體

文/吳伊婷 (資訊工程師、藝術實驗者、跨性別倡議者、台灣跨性別博物館發起人)
台灣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極為特殊且矛盾的存在:她是一個擁有自己土地、人民、貨幣及政治體系的獨立國家,但卻有不少國家或地區不承認其國家地位,甚至有人想要武力消滅或強行「和平」統一台灣。然而,無論其他人是否承認,台灣作為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這一事實永遠不會改變。
在《零日攻擊》這部劇其中一集,有一位與中國有關係的家庭男主人,為了保障家人安全與未來,不惜賣掉珍貴財產、拉關係,目標是換取三張前往中國的機票。過程中,他甚至被迫使用身邊人的社群帳號,轉發支持中國和主張和平統一台灣的言論,但他的中國朋友卻冷言「現在才愛國,太遲了。」他為了活下去,不得不配合強權的宣傳,卻仍遭權勢者嘲笑。至於最後的結局如何,就留待讀者去看劇了。
這樣的邏輯同樣適用於所有社會運動:只要你乖乖聽話,遵從規範,我就讓你「存在」,但並不保證你能活得有尊嚴、有品質;如果你任我擺布,我讓你苟且偷生。從日治時期的原住民與漢人,到戒嚴時期的台灣人,再到當代性別運動中的女性、LGBT+與跨性別群體,我們長久以來被灌輸一個觀念:做人不要反抗。
近年來,全球跨性別者的權益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大倒退。隨著資源逐漸剝減、盟友流失,甚至夥伴消失,我們作為人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嚴重威脅。家庭、學校、社會與政策層面的壓迫正全面襲來。理論上我們應該站穩腳步前進。
但,跨性別者究竟是什麼性別?這永遠就是取決於他/她個人的性別認同。但社會往往不這麼看,會用你穿著不好、行為不妥、外表不符等理由否定你的認同。這不就像台灣的處境嗎?我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,但別人卻說你不是,因為他們基於各自的立場與標準,那麼你到底是不是呢?台灣是台灣,這個大家可以理解,那跨性別者又是誰?又或者說承認這樣的地位影響到了誰?
更糟的是,許多跨性別者內心自我審查:「我絕對不會讓別人知道我是跨性別者」、「不要常常出頭就沒事」、「法律是保障有錢人跟壞人」、「不要出櫃就是護身符」。對於權益與歧視漠不關心,遇到問題就躲避,終至於面對不公無法反抗。
其實,我們可以把跨性別者這個身份替換成任何身份,好像都會說得通。因為這並非跨性別者的錯,而是整個台灣社會觀念的錯:「我只要好好的活著就好,那些政治、權利、法律都跟我沒關係」。
真正的攻擊,不是用武器或飛彈逼迫對方投降,而是用制度、利益與話語權壓迫沒有能力反抗的人,使他們失去對系統的信心,喪失對人性與制度的希望,最後選擇以內鬥作為讓自己好過點的方法。最後,當統治者出面說「反抗沒用,因為你們自己無法團結,聽我們的吧」,這時,誰能保證不會屈膝投降?
毫不誇張的說,台灣早已在實質上被統一,跨性別者也早已被主流順性別者同化。
除非我們認真提醒自己:我是人,不是被利用的工具。我值得被尊重,無論是我的國家、性別、價值觀還是生命主體性。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,理應擁有被尊重的位置、免於恐懼的生活及健康自由的環境。

